评价结论及建议
|
结论: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纳米级锂钛复合新型电极材料项目生产的钛酸锂主要用作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钛酸锂的振实密度测定依据《金属粉末 振实密度的测定》(GB/T5162),取样依据《粉末冶金用粉末 取样方法》(GB/T2314),其表面积测定依据《金属粉末比表面积的测定 氮吸附法》(GB/T13390),因其采样、性能测定均依照的是粉末冶金制品的标准,故本次评价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该项目属于金属制品业-其他金属制品制造-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第73号)规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较重。
依据《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2]90号)的补充规定,建设项目采用的主要工艺、设备、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所列的“金属制品业-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有明显的区别。建设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无“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中的高温及热处理产生的多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小,不存在人类致癌物和《高毒物品目录》中所列的物质。根据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2]90号),结合建设项目所采用的主要工艺、设备、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综合分析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纳米级锂钛复合新型电极材料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一般。
|
建议:为保证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标准,本报告在整改措施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补充提出建议。
(1)建设项目设置的职业卫生公告栏,应定期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告知劳动者该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严重程度和该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运行实践,查找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
(3)建设项目应自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
(4)该公司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5)告知卡和警示标识应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有破损、变形、变色、图形符号脱落、亮度老化等影响使用的问题应及时修整或更换。
(6)该公司应组织管理人员和接触尘毒的人员定期进行防尘防毒专业知识教育和考核。
(7)该公司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8)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检查周期的规定,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和处理。
(9)建设项目生产规模、工艺或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防护设施等发生变更时,应当对变更内容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办理相应的备案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