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分论坛四:土壤修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友亚与参会人员分享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土壤污染趋势
根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告的内容,在全国普查的65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调查结果表明,总体形势是不容乐观的,部分地区污染比较严重。全国土壤点位的总超标率达到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达到了1.1%。
根据全国土壤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到,我国污染的情况有几个特点:
1、土壤污染主要以无机物为主。
2、南方土壤污染比北方稍重,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污染地区土壤问题更为突出些,西南、中南地区土壤污染超标范围比较大。
3、像汞、铬、砷、铅四种重金属的污染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趋势。
可以看出,我国的草地、林地、耕地情况污染点位超标率超过10%以上。对八大重点行业的调查结果表明位超标率超过20%,最近其中重污染企业污染的超标率是最高的,达到了36%多。
二、污染场地的现状
近几年,污染场地新闻事件频发,杭州农药厂、武汉三江地块,最近常州外国语学院事件,都是在修复过程中二次污染的防范环节发生了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一些污染场地还是很大型的,像北京的焦化厂污染的土方量达到153万方等,应该说大型污染场地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多的。重庆发布的数据,2007年到2010年调查的200多家搬迁企业,结果表明,有35.7%的企业受到污染,需要进行处置处理。
北京市固管中心,总结了2007年到2014年5月,北京一共组织评审了95块已开发场地,其中不需要修复的是71块,需要修复的是24块,比例达到25%,集中的行业有食用加工、化学原料、橡胶等。
根据这两个地区的不完全数据,大致可以看出来,现在污染场地需要修复的占搬迁企业的25%-36%。
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根据刚才的比例,有25%-36%来计算,会有400多万块污染场地。
如果保守一点按5%,也达到了100万块。
欧盟对污染场地的估算,潜在污染场地数量在182万左右,潜在污染场地是296块,比我们估算要高。当然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国家对估算的方式是不完全一样。这个是加拿大工业部门对全球污染场地的估块数算,它对欧洲的估计是超过50万块,跟欧盟的有差别。还有的机构估算是160万块。
根据这个情况,再根据我国企业目前的数量,以外国污染场地的估算数量,大致估算我国污染场地在100万块是比较保守的。
三、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现状
1、法律法规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从2003年到2011年开始陆续发布了一些通知、办法等。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发布了一个文件,《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也就是我们俗称的47号文,这个文件是将污染场地已经纳入到环境管理的体系当中,这是一个突破,同时也启动了污染场地管理相关的工作,但是这个文件还是缺乏可操作性以及相配套的技术的体系和规范。2012年颁布40号文,《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这个通知确立了基于风险的污染场地的框架体系,应该说这是一个起点。2014年颁布66号文《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的核心思想是加强环境监管。2016年5月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个计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的一个行动纲领。未来《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地块环境管理办法》都在征求意见,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正式颁布。
2、标准体系
我国的技术标准体系还不完善,目前颁布的2014年的几个导则,主要是集中在调查和技术层面的导则。关于筛选标准方面的,以及修复过程当中的技术导则还是比较缺失的,技术导则制定方面有一些地区是走在国家前面的。比如北京市从2009年到2011年陆续地颁布污染场地的一些管理办法,涉及筛选值、填埋场的运行规范、验收的技术规范等,2015年又颁布了关于VOC的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管理等系列的技术文件。未来在2016年和2017年将颁布另外几个比较实用的导则。像上海、浙江、江苏也做得不错。
应该鼓励地方制定地方性的标准。美国各个洲基本都有自己的条例标准。北京市最早制定北京市筛选值,浙江、上海、广东、重庆、湖南等其他一些省市也陆续有些颁布了筛选或修复的标准,未来我们觉得制定地方性的土壤标准是更切实际的事情,因为国家区域比较广泛,各地的土壤性质差异比较大,统一制订标准对取值是比较困难的。
四、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看异位修复技术占比较高,早期以安全填埋、固化稳定化、水泥窑为主,近几年热涂覆技术、氧化还原技术等的使用在逐渐增多,风险管控技术目前还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填埋技术应该是2010年之前使用比较普遍的技术,主要是用于重金属类以及半挥发性物的处理。固化稳定化逐渐代替了填埋技术,国内实际上是以稳定化为主,固化技术可以降低污染物在环境里头的迁移,降低生物有效性,但是目前这个技术缺乏长期安全稳定性的评估,可能以后不是很稳定,对环境还是有可能造成影响的。
水泥窑技术是2010年前我国主要使用处理半挥发性有机物质以及一些重金属。热脱附分成了直接热脱附、间接热脱附等等。直接热脱附技术,有代替水泥窑技术的趋势,热脱附用得越来越多。间接热脱附也在一些案例里面得到很好的应用。原位热脱附越来越越受到关注。原位热脱附相对异位热脱附来说,防止了在挖掘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当然它也有存在尚需改进的问题。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多家国外公司准备或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也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原位热脱附的技术,比如像热岛加热的技术,电阻加热的技术等。
异位常温解析是我们国内的特有的一种技术,当时我们做北京的一个大型污染场地,因为当时咱们技术非常缺乏,场地里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质,大家多次讨论决定采用异位常温解析,实际上也就是做一些翻抛,促进一些挥发性物体的挥发。还有一种技术是在脱附过程中加入生石灰,通过化学发热的方法促进它的解析和挥发。
有时候也用到异位通风、生物堆积等技术。生物的技术是未来流行的一种方式,应该属于环境友好的基础方式之一。其它的像土壤淋洗技术,在北方一些场地也得到应用。化学氧化还原技术最近几年发展比较快,操作比较简单,不需要太多的设备,但是也要因地制宜,北方的土壤比较适合,南方的土壤黏性比较大,效果就不会那么好。目前根据统计,我国还是以异位修复技术为主。
五、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之一是风险防控以及绿色可持续会慢慢增加,“土十条”里面也有多次提到风险防控。这是翻译了意大利的一本书,有28个案例,涉及到6个行业的类型。这28个案例里,有超过一半的案例并不是用的纯修复技术,有的完全采用风险防控的方式,有的是部分采用的风险防控的方式,可见国外已经基本达到了风险防控为主的方式,这个也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之二是以原位技术修复为主,尤其像挥发性的有机物质这些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造成的二次污染相对来说比较少。未来发展方向之三是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