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1)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巡检过程中应做好个体防护,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2)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应对其进行连续检测。密闭空间清泥作业时应强制通风。只允许健康状况适宜佩戴的人使用呼吸保护装备进入密闭空间及进行相关的工作。
(3)密闭空间作业应设有不少于2名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熟悉掌握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需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
(4)做好高温季节的防暑工作,炎热季节为各岗位作业人员供应含盐清凉饮料,防止工人夏季中暑。
(5)加强设备管理,不断提高设备检修质量,保障生产设备、防护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
(6)加强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7)作业场所设置的警示标识必须清晰,如出现模糊不清或掉落等应及时更换。
(8)在日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或者定期检测、评价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
(9)有毒气体硫化氢检测报警器要定期校验,保证完好。
(10)生产规模、工艺或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防护设施等发生变更时,应当对变更内容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
(11)如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履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手续。
|